2023年创世纪研究报告:事业部改革见成效,轻装上阵迈向国产高端机床龙头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机床 龙头 2023年创世纪研究报告:事业部改革见成效,轻装上阵迈向国产高端机床龙头

2023年创世纪研究报告:事业部改革见成效,轻装上阵迈向国产高端机床龙头

2024-07-17 20:0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1、聚焦高端智能装备领域,国产数控机床龙头再出发

1.1、公司定位:行业领先的高端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

公司是国内数控机床龙头企业。公司成立于 2003 年,以塑胶/金属结构 件起家,2008 年东莞劲胜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 股份有限公司,2015 年收购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100%股权,进入高 端数控机床行业,并抓住 3C 领域崛起机会成为数控机床领域国产龙头。 2018 年公司开始逐渐剥离原有精密结构件业务。2020 年,公司基本完成精 密结构件业务剥离,深化业务整合并更名为创世纪;高端智能装备发展进 入新阶段,公司步入新征程。2022 年公司进行集团化组织架构改革,全面 推进六大装备事业部制经营架构,合理划分经营单元,激活经营一线的组 织活力。目前公司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为核心主业,以行业领先的高端智 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定位,努力成为国内外一流的机床品牌。

公司采用“三层产品”分类模式,实现产品全覆盖。公司主要产品为各 类数控机床,主要面向新能源领域(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、光伏、风电 等诸多领域)、通用领域(5G 产业链、汽车零部件、模具、医疗器械、 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、石油化工装备、船舶重工等诸多领域)、3C 领域 (传统 3C 应用领域和无人机、电子烟、VR/AR 硬件、智能家居、高端医 疗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领域)的核心部件加工。公司产品门类齐全, 涵盖金属切削机床和非金属切削机床领域,是国内同类型企业中技术宽度最 广、产品宽度最全的企业之一。公司根据发展战略,将产品分为核心产品、 拓展产品、种子产品三个层次。

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、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。公司除了为 客户提供多样化、优质的数控机床产品,还持续加强“一体化的高端智 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”能力建设,致力于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升级为方 案的核心竞争力,提升产品附加值,全方位地满足客户需求。

1.2、经营状况:持续发力通用机床,2023 年业绩有望触底回升

近年公司业绩有所波动,2023 年有望见底回升。2017-2022 年,公司 营收从 64.22 亿元下滑至 45.27 亿元,CAGR 为-6.75%;归母净利润从 4.61 亿元下降至 3.35 亿元,CAGR 为-6.19%,呈下降态势,原因是国 内经济冲击和企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、严峻性、不确定性上升。同时受 供应链、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影响和下游 3C 行业的波动,企业经营压 力加大。2020 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系公司加快整合精密结构件业务、 处臵相关资产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,导致精密结构件业务分部亏损金额 较大。

2022 年,公司营收 45.27 亿元,同比下滑 13.97%,归母净利润 3.35 亿元,同比下滑 32.94%,主因是公司为应对下游 3C 市场需求大幅 下滑的压力,大力开拓通用和新能源领域业务,产品销售结构调整,毛 利率相对较高的 3C 产品销售额占比下降,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通用产品 销售额占比升高,拉低了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。2020 年公司完成精密 结构件业务剥离后持续发力通用机床,业务占比不断提升,2022 年数 控机床等高端智能装备占营收比例为 97.69%,达 44.22 亿元。未来公 司将继续深耕中高端数控机床,在通用设备、3C 领域不断巩固规模优 势和市场占有率,并积极拓宽新赛道,在高端和新能源领域加大拓展力 度,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,2023 年业绩有望回升。

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,盈利能力有所波动,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。2022 年销售毛利率为 26.51%,同比下降 3.50pct,销售净利率为 7.38%,同 比下降 2.06pct,主因是公司为应对 3C 行业需求的波动,大力开拓毛利 率相对较低的通用机床业务。2022 年,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5.88%,同比 增加 1.53pct;管理费用率为 6.27%,同比降低 1.03pct;财务费用率 为 2.56%,同比降低 0.32pct。随着公司全面推进事业部制经营架构, 管理能力提升,各项费率下降趋势将进一步凸显。

2020 年完成精密结构件业务剥离后,公司负债率持续下降,经营现金 流保持健康。2017-2020 年,公司资产负债率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 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有所波动,2020 年资产负债率达到峰值 72.68%, 主要系创世纪公司剥离业务导致营收同比大减,而相应的应收款项并未 及时收回。2017-2019 年,公司经营现金流均为负值,2019 年最低达 到-3.25 亿元。2020 年公司完成业务剥离后,负债率持续下降,经营现 金流转负为正并持续增长。截止 2022 年,公司资产负债率、剔除预收 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分别为 47.65%/43.38%/29.55%,同 比下降 16.97/15.67/7.88pct,经营现金流达到 3.95 亿元,同比上升 8.82%,债务风险不断降低,抗风险能力逐渐变强。

1.3、股权结构:公司股权结构趋于稳定,员工实施激励

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世纪创始人夏军先生。创世纪前身劲胜智能于 2015 年收购深圳创世纪 100%股权。交易完成后,深圳创世纪创始人和原控股 股东夏军及其管理团队合计持有劲胜智能 17.47%股份,成为仅次于劲辉 国际的第二大股东。随后公司业务亏损,原第一大股东劲辉国际开始大 量减持,到 2019 年 7 月持股下降至 11.08%,公司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 态。2018 年夏军先生接任公司董事长,对公司发展方向进行彻底调整, 扭转了公司经营状况,其持股比例也通过定向增发和股权激励持续提升。

2021 年 3 月 18 日,公司向夏军发行的股票上市,夏军因此共拥有公司 16.66%股权。夏军、凌慧和深圳创世纪投资中心为一致合伙人,共计占 有公司 20.78%股权,夏军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。2023 年 1 月,创世纪投 资减持公司 1.76%股份,退出公司股权。截至 2023 年一季度,董事长夏 军控制公司股权合计 15.46%,是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,夏军先生 及其一致行动人凌慧女士合计持股比例为 17.48%,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 不超过 5%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情况稳定,股权结构清晰。

股权激励覆盖核心技术人员,业绩考核指标符合当前形势发展。2020 年 12 月,为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,吸引和留住核心骨干,充分调动 其积极性和创造性,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,以 4 元/股价格对董事、高 级管理人员、核心技术(业务人员)、关键岗位员工等 125 名激励对象授 予 4200 万股限制性股票,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2.94%。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来自高端智能装备业务部门,表明未来公司集 中人力和资源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决心。除此之外,2022 年 4 月至 9 月期间,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回购股份约 2000 万股,占公告发行时总股 本 1.31%,成交总金额超 2 亿元。此次回购股份拟全部用于股权激励计 划或员工持股计划,充分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。

1.4、发展战略:横向整合与纵向提升并举,往高端自主化迈进

持续深耕数控机床行业,采用合纵连横经营策略,力争实现高端自主化。 公司将持续聚焦深耕数控机床行业,不断推动技术创新、产品迭代、服 务升级,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数控智能装备解决方案供应 商且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。公司坚持以“1-3-8”战略为指引,以中低 端为突破口,以扩大中高端市占率为目标,将采取合纵连横经营策略。 横向整合将立足于产业,投资整合专精特新机床产业标的并丰富产品线; 纵向提升将深挖客户需求发展大单品,做大核心产品规模、做强拓展产 品质量、做优高端种子产品品牌,最终实现高端机床自主化,加速进口 替代。

建立全球营销布局,推动海外市场发展。公司将规划和建设全球营销布 局,坚持国内国外并举,并以国内市场为核心,积极寻求出海口,建立 东南亚和北美地区营销支点,力争提升海外市场营收收入。公司根据海 外市场需求和客户产业转移需要,计划分阶段在越南和墨西哥建立营销 中心和生产基地,分别布局东南亚和北美等海外市场,积极走出国门开 启全球化布局,提升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,打造民族优秀品牌。此 外,公司将在扩大巩固中低端行业和市场的同时,大力开拓中高端行业 和市场,积极营造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。 

持续推进集团组织架构优化,激发业务活力。公司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, 在 2022 年全面推进六大装备事业部制经营架构,合理划分经营单元,激 发经营一线的组织活力。公司为适应未来战略发展需要,实现公司集团 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管理,从规范运作的要求出发,将按照现代企业管 理制度的需求,自上而下进行组织机构改革,完善法人治理结构,持续 推进组织结构的优化。

2、机床行业:国之重器,行业整合与进口替代并举

机床是关系国家经济的战略性产业,是装备制造业的加工母机。机床行 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,几乎所有金属切削、成形过程均需借助 机床实现,构成了现代工业的心脏。机床行业按照分类,主要包括金属 切削机床、金属成形机床、铸造机械、木工机械等八个子行业。按照技 术门槛划分,金属切削机床门槛最高,也是长期被国外机床垄断的领域, 其他种类,如成形机床、铸造机械等,门槛相对较低,已基本实现国产 化(注:后文如无特指,机床均指金属切削机床)。结合机床行业的周 期,我国机床消费已经在 2020 年前后进入更新替换周期,接着将会在 2023 年下半年进入工业补库存阶段,新一轮上行周期或将开启。从全球 各国层面来看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和生产国。目前虽然国内机 床产业整体规模大而不强,但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过程中,国产中高 端机床持续突破,民营企业异军突起,逐渐呈现出外资、国企、民企代 表企业的三分天下格局。进口替代持续进行,进口机床份额将持续下降。

2.1、行业特征:规模超千亿,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强

国之重器,千亿产值。机床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,是应用范围广泛的大国 重器,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。特别是金属切削机床,品种、规 格相当繁多。高档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具备高精度、高复杂性、高效加工 等特点,能够进行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船舶等关键零部件的深度加工,市 场需求不断增加,处于供不应求状态。金属切削是使用金属成形工艺中 的材料去除加成形方法,在现如今机械制造业中仍占有很大比例。使用 金属切削机床,对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、改善产品质量、减少生产成本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与此同时,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的提 出,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作为制造业的“母机”,数控机 床以高精密、高速度、复合化、智能化、环保化等多重优势,承载着工 业现代化的特殊使命。所以,金属切削机床对于制造业额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。2009 年,国内机床制造业的经济规模超越德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 一位,并且保持了很长时间的领先。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测算, 2022 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 1823.0 亿元人民币(271.1 亿美元), 同比增长 5.1%。其中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 1158.4 亿元人民币(172.2 亿美元),同比增长 3.3%;金属成形机床生产额 664.6 亿元人民币(98.8 亿美元),同比增长 8.4%。2022 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 1843.6 亿元人民币(274.1 亿美元),同比降低 1.9%,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 1240.3 亿元人民币(184.4 亿美元),同比降低 4.3%,占比 67.3%。2022 年我国金切机床消费额超千亿,高于生产额,是具备发展潜力的机床细 分板块。

政策支持下具有成长空间。2021 年 3 月,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制造业优 化升级,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创新发展;2023 年 7 月,财政部和财税总局联合发布《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 策的通知》,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,先进工业母机 产品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 15%抵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。我 们认为,数控机床行业在政策鼓励支持下,具有长期成长潜力。

2.2、行业周期:属于通用设备,新一轮上行周期或将开启

机床行业景气度跟随制造业投资呈现周期波动。机床作为制造业扩产最 基础的资本品投入,其需求变化主要跟随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的变 化。数控机床的更新周期约为 10 年,中国机床消费的上一轮高峰期为 2010-2014 年,以 10 年为更新周期来计算,2020 年前后进入更新替换 周期。2020 年 3 月开始,疫情后制造业需求复苏叠加更新周期催化,机 床景气度进入上行通道。2021 年 7 月,受疫情传播影响,基础原材料行 业供需增速放缓,消费品行业需求增速下行,带动制造业市场供需减弱, 全球制造业 PMI 回落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,机床需求随之开始边际 回落。虽然宏观来看,金切机床市场目前继续处在低位运行区间,2022 年中国 GDP 增速缓慢,下游行业工程机械、3C 电子行业下滑明显,使得 机床行业需求收紧。但是展望来看,2023 年下半年有望迎来制造业补库 周期,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回升有望,或将带动机床行业复苏。

2.3、竞争格局:国产中高端机床持续突破,进口替代进行时

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,但正逐步改善。首先是“大”,前文已分析, 2022 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 1823.0 亿元人民币,市场规模为千亿。 我国机床行业已基本完成普通机床向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变,正处 于由低端数控机床国产化向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的转型阶段,高档机床 仍存在大量进口需求。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,2022 年金属加 工机床总体呈现进口下降,出口增长趋势。2022 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 66.0 亿美元,同比下降 11.5%。其中,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 56.1 亿美元, 同比下降 10.1%。2022 年中国机床进出口贸易逆差为 3.1 亿美元,较 2021 年减少了 18.3 亿美元。国内机床行业长期被发达国家打压并处于产业链 中低端,全行业长期被低利润困扰,难以实现盈利。从国内进出口机床 平均单价可以看出,进口金属加工机床单价达到几万美元,而出口金属 加工机床单价仅为几百美元,可谓相去甚远。从进出口机床的单价即可 明显看出国产机床“不强”的特征。

国产机床不断进步,高精度五轴机床持续研发。截至目前,中国高端五 轴设备以外资品牌包括 DMG MORI、GROB 等厂商为主,内资厂商中北京精雕、科德数控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。除此之外,2022 年得益于航天、军 工、船舶等行业的发展,埃弗米(主要应用在航空领域),拓璞(主要在航 天军工领域)、海天精工等厂商的五轴机床保持快速发展。预计 2023 年 国家将持续在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加大科技投入,破解技术 难题,五轴机床需求量有望增加。 

金属加工机床进出口总体呈现进口下降,出口增长趋势。2022 年 1-12 月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 66.0 亿美元,同比下降 11.5%。其中,金属 切削机床进口额 56.1 亿美元,同比下降 10.1%;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 9.9 亿美元,同比下降 19.0%。2022 年 1-12 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 62.9 亿美元,同比增长 18.3%。其中,金属切削机床出口额 43.9 亿美元,同 比增长 20.4%;金属成形机床出口额 19.0 亿美元,同比增长 13.6%。

进口替代正当时。2020 年以前,国内机床产业呈现“高端失守,低端混 战”的格局,由于未实现中高端突破,叠加行业处于下行期,国内机床 企业亏损数量较多,进口替代缓慢。2020 年 3 月国内疫情控制后,制造 业复工扩产,而国外机床买不到,国产企业迎来宝贵的替代窗口期。根 据中国海关数据,2022 年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 333.6 亿美元,同比增长 0.9%。其中,进口 124.0 亿美元,同比下降 10.2%;出口 209.5 亿美元, 同比增长 9.0%。我们认为,以创世纪为代表的优秀中国民营企业近年在 机床技术上已有进步,疫情给了他们进入中国高端制造产业链的契机, 虽然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,但是将逐渐接近进口替代的目标。与 此同时,随着我国经济总体回升,2023 年机床工具行业将延续恢复性增 长。在预期好转的情况下,全年有望实现 5%左右的增长。

国退民进优化竞争格局。2019 年 4 月和 12 月,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相继 对大连机床和沈阳机床实施重组,标志着“十八罗汉”逐渐推出历史舞 台,国内机床产业加速整合的时代已然到来。我们认为,“十八罗汉”的落幕不仅拓宽了民营机床的边界,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弱了中低端市场 价格战的影响,国内竞争格局得到显著优化,整体进入到以质量和性价 比为主的时代。不可否认,“十八罗汉”曾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做出 过巨大贡献,然而如今却纷纷落幕,要么被并入到大的工业集团里,要 么被民企并购,还有些破产倒闭,目前能够保全的仅剩济南第二机床厂。 其背后除体制原因外,更与企业未能沉下心持续深耕机床技术有关。与 其他机械不同,作为加工机器的机器,机床具有其特殊性,尤其高端机 床,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,不可能做出成效。

未来国内机床行业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。随着国内机床行业兼并重组 序幕拉开,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。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相继对大连机床 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实施重组,标志着国内机床行业加速整合的大幕已 然拉开。未来国内机床行业将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:①以山崎马扎克为 代表的外资品牌,短期内仍将主导国内高端机床领域,其较高市占率的 竞争格局不会有明显变化;②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为代表的国企。沈阳 机床和大连机床被央企中国通用收购,体现出国家对机床行业的支持力 度不减,随着全行业兼并重组进程的展开,国内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将得 到逐步优化;③以创世纪为代表的民企,将持续受益国营机床企业重组 进程。

产品逐渐走向高端化。过去 10 年间,金切机床平均单价持续上升,而产量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(由 2011 年的 86 万台降至 2022 年的 52 万台)。 主要原因在于:价值量低的低端机型(比如单台 10 万元及其以下的机床) 的产能出清速度较快,即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结构在不断变化,价值量 高的中高端设备需求占比快速提高,从而导致机床行业整体的平均单价 持续上升。

2.4、零部件:数控系统等对外依存度高,亟需突破

高端数控系统对外依存度超 90%。产业链分析:①上游:结构件(铸铁、 钢件等)、数控系统、驱动系统、传动系统(导轨、丝杠、主轴等)、 刀库刀塔及组件等;②中游:机床本体;③下游:汽车行业、通用机械、 3C 电子、模具、航空航天、工程机械、医疗机械、石油天然气、家电等 各领域客户。国内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已超 80%,凡适合采用数控技术的 机床,均已采用了数控技术,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。然而,产业链 上游核心功能部件对外依存度高,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,国 内高档系统自给率不到 10%,约 90%依赖进口,其中从日本进口最多,约 占 1/3,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加总占比不到 30%。高端数控机床制造需要 精密成熟的产业链,我国需要完善配套技术,摆脱核心零部件仅掌握在 少数外资企业手中的困难,寻求突破,自给自足。

3、公司分析:事业部改革激发组织活力,多重优势并举开启新篇章

3.1、六大事业部全面推进,组织结构持续优化

公司进行集团化组织架构改革,为长远发展提供机制保障。2022 年,公 司全面推进六大装备事业部制经营架构,合理划分经营单元,明确各个 事业部的职能、权限、目标。在现有的装备一(立式加工、钻攻机)、 装备三(精雕机)、装备五(车床)、装备七(智能化自动化软件)事 业部的基础上,公司抓住新兴市场的机遇,针对高端产品市场新增装备 二(五轴)事业部和装备六(赫勒)事业部及中高端代理商营销团队, 构建新的增长引擎。

3.2、钻攻中心国内领先,非 3C 化推广效果显著

公司高速钻铣加工中心国内领先。公司钻攻机产品主要分为经典款(3C 应用)和通用款(非 3C 应用)两类。2022 年,公司拳头产品“3C 高速 钻攻中心”成功入选 2022 年国家级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;通用 款钻攻机销量突破 5000 台,同比增长 40%。截至 2023 年 4 月,创世纪 钻铣加工中心已累计出货超过90000台,基本实现下游3C核心用户的全 面覆盖。同时,公司推动钻攻机产品性能提升、应用拓展,依靠自主创 新和高端化发展持续提升国产化程度。

公司积极推动 3C 产品的非 3C 化应用,拓宽发展赛道。公司 3C 钻攻机 主要应用于手机、平板、PC 等产品。2021 年以来,公司面对新能源汽车、AR/VR、高端医疗等新兴市场的需求,基于公司在科技端与商务端 的丰富经验与应对能力,积极进行产品迭代和通用化推广。公司推出“S 系列、SE 系列类通用型”钻攻机,可应用于自动化设备、无人机、医 疗器械、智能家居、新能源汽车等通用化应用场景。2022 年,公司通 用化钻攻机销量超 5000 台,同比增长 40%,占比约 70%。公司非 3C 化 推广效果显著,未来有望缓和传统 3C 应用产品的周期性波动。

3.3、立加规模跃居国内首位,新能源开拓加速

立式加工中心是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产品。立式加工中心是一种中小规模 的机床,适用于中小型箱体类、板类、阀门类、壳体类等复杂零件的批 量加工。公司立式加工中心全系列产品多达 17 种型号,可广泛应用于 塑胶、五金模具、汽车、自动化设备、医疗器械、通信设备、轨道交通 等通用应用场景。

公司立加规模领跑国内市场。2021 年,公司立加中心出货量超过 10000 台,市场占有率约 10%,排名行业第一。 拓广立加应用场景,加速开拓新能源领域。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的 增长,公司推出了三电系统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、制动、转向系统的 整体解决方案。其中,立式加工中心可与公司其他产品结合加工电机端 盖、电机内外壳、变速器底壳等;T-V856S 立式加工中心可广泛应用 于包括刹车片、刹车盘、制动卡钳、固定座等部件的刹车盘领域; T-V1265S立式加工中心可应用于加工高刚性、高精度的转向机连接器。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应用空间,持续加强技术 创新,以此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。

3.4、向龙门、五轴等高端领域延伸,进展可期

公司横向丰富产品品类并推动产品纵向高端化升级。近年来,在研发成 果方面,公司除了围绕钻攻机、立式加工中心进行性能升级、应用拓展 之外,在卧式加工中心、高速龙门加工中心、数控车床等产品领域也逐 渐形成竞争力。在产品的高端化方面,公司已成功研发出五轴联动数控 机床等高档数控机床。公司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、卧式镗铣加工中心、 高速龙门加工中心等产品领域优势突显,并努力推动五轴联动等高端装 备国产化进程。

龙门加工中心系列产品增长迅猛,彰显自主研发实力。龙门加工中心 系列产品主要适用于大型精密零件和模具的钻、铣、攻、镗、3D 弧面 加工,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能源、轨道交通等领域。龙门由公司 自主研发、生产,是公司现阶段大力拓展的产品之一。其中,G-M2030L 龙门加工中心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、盖板等大尺寸铝型材、钢 件的加工。公司通过龙门加工中心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先机。 2022 年,龙门加工中心取得 50%的销售增长,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速。 

种子产品五轴加工中心稳步进军高端市场,加速国产替代。2022 年, 公司全资子公司创世纪投资(深圳)与广州霏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,成立由创世纪投资(深圳)控股(50.82%)的主营五轴数控机床 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业务的合资公司霏鸿智能。2022 年,公司先 后推出了 V-200U、V-400U 立式五轴加工中心产品、DH-63 双工作台卧 式加工中心、HQ5 高效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产品。五轴加工中心有望提 高公司产品附加值,实现国产替代,加速公司转型升级。

3.5、供应链与渠道体系持续优化,降本增效

公司多年积淀建立供应链系统,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高效管理。在公司 成熟的精密制造模式下,为确保公司制造环节的绝对安全与可控,公司 通过多年积淀建立供应链四大管控系统,实现了对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 的高效管理。①计划管控:依托强大的客户、市场体系,对市场需求变 动把握更为精准,在生产计划上能够快速调整,效率高于同行。

②成本 管控:一方面,依托规模优势对零部件进行集中大量采购,降低原材料 采购成本;另一方面,核心零部件模块化,不同机型量产效率提升、降 低单位制造成本。公司 2022 年营业成本为 33.27 亿元,实现同比下降 9.65%。③质量管控:首先,从供应商质量、评价与淘汰等方面对上游 供应链实行严格准入机制;其次,打造公司与供应商命运共同体,形成 共赢、健康、可持续、可信赖的购销伙伴关系,培养大批高忠诚度供应商,保证公司生产安全和质量。④交付管控:原材料采购周期缩短,标 准化生产之后也带来交付周期缩短,提升了资产周转率。

公司采用“四位一体”的经营模式,从研发、生产、采购、销售多方面发力。 ①公司采取客户至上的研发模式。公司基于“客户第一、科技创新”的核心 理念,深入挖掘并快速响应市场及下游客户的需求,形成了用户需求导向特 质的技术研发体系。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,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407 人,占公 司员工总数的 15.76%。②公司采取“以销定产”的生产模式。公司以订单合 同为依据,针对客户需求开展定制化的研发和设计,并在生产过程中将特定 步骤、工件模块化、标准化,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。

③公司凭借多样化的采 购模式,保障生产稳定进行。公司通过战略采购、规模化集采、定制化采购、 委托加工等多种方式,确保核心部件的稳定供给,实现成本控制、质量保证、 交付保障等关键目标。④公司强化销售引领作用。公司坚持“市场是龙头” 的战略定位,致力于培养和打造“狼性”营销团队。在渠道布局方面,公司 坚持国内国外一盘棋,在推动国内重点销售区域与一般销售区域互补发展的基础上,持续加强国外渠道的开发;在销售模式方面,以市场特点和客户需 求为导向;在销售策略方面,最大化贴近市场,实时关注与分析行业政策与 市场供给需求的变化,积极制定中长期销售策略与短期执行计划,强化销售 “大脑”作用。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